第二章  曾經的完美

 

 

  Mr.龍崎職業是律師,個性認真、負責、努力又正直,脾氣也不壞,富有同情心,在一般人眼中是個公認的好好先生。妻子蘇珊是外商銀行保險主管級職員,收入還不賴,個性嘛!給人外向精明卻有些冷漠的感覺,但,冷漠也不過就那麼一點點,至少她十分享受公事繁忙與交際應酬的生活,這點和下班就回家照顧孩子的Mr.龍崎很不一樣。

 

  不過,這並不代表蘇珊不疼愛LeeLee是龍崎家的獨生子,母親怎麼會不愛他呢?只不過硬要排名的話,兒子Lee只能算第二,蘇珊的最愛還是工作,套句俗話說,就是典型的工作狂,如此而已。

 

  Lee在前半段零歲時期,表現上跟一般嬰兒沒什麼太大的不同,頂多就比較安靜,不常哭鬧也不好動,所以他很好帶。Lee學會正確說出的第一個單字,就是「Lee」。這可以理解,畢竟「Lee」這單字很好發音,每個人抱他時都會說「Lee」,最容易模仿,因此正常。但,他被發現可能是個天才的年齡,才六個月大!

 

  怎麼發現的?因為每當Mr.龍崎靠近兒子的時候,兒子就會發出「嗯啦嗚啊咯」類似的音節,音節愈來愈規律,不會斷續,也不會遲疑。有一天Mr.龍崎回家,蹲坐在地板上發呆的兒子立刻說出模糊可以辨識的Mr.Ryuzaki音節Mr.龍崎便有些驚訝了。這表示什麼?表示他兒子知道眼前的這個人=Mr.Ryuzaki=因為大家都這樣叫。Lee這種反應不尋常?

 

  當晚Mr.龍崎抱著Lee,引導他說話發音,測試屋子裡的每樣東西,他都能發出不同確定的聲音,比方指桌子他會發出「它吧(table)」,拿鉛筆會發出「便索(pencil)」,拿紙張會發出「呸伯(paper)」,再指桌子又會發出「它吧(table)」……不管繞來繞去怎樣的測試,Lee完全不會混淆,也不會更改發音。雖然因為Lee牙齒才長四顆,音節還是很含糊,但,聲音就是清楚的明顯不一樣。

 

  這證明了一件事:Lee曉得所有的東西都會有個固定稱呼的聲音,也就是「名詞」的意義!可是一般幼兒發展學上,要可以理解簡單的「名詞」,例如「爸爸媽媽」,平均是十個月到一歲。而,要做到完全正確、記憶超過100個以上的「名詞」,絕對不是普通六個月大幼兒可以辦得到的,除了「天才」!

 

  經過專家複雜的實驗,兩個月後確定了──Lee,的確是個天才,八個月大的他,IQ已經高達180,而且因為Lee的腦細胞還沒發展完全,經由特殊教育啟發,IQ表現還會更傑出!

 

  兒子是罕見的天才,Mr.龍崎非常興奮,考慮Lee的未來,他決定要搬到美國,畢竟俄國不是天才研究教育最先進的國家。這個決定坦白說,蘇珊並不太願意,要她放棄長期耕耘的職場、高薪主管身份還有人脈,在陌生國家從頭開始,是非常辛苦的事。不過既然天才兒子是一種驕傲,蘇珊也就答應了。

 

  於是Lee一歲時,龍崎家就搬到美國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寧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